# 前言
韩陈昊
2019 年我接触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软件供应商,他们从以前推销SaaS产品发展成了现在推广各种精心包装的中台套件,中台一时变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之一。前段时间,茅台的中台建设失败又被大家把中台这一概念推到了风口浪尖。企业中台孵化的环境是否已经成熟,是决定实施结果的决定因素。有的企业最终没有成功反而是因为走得太早了,思路太超前了,周边环境还没有就绪。
中台的建设最早我在顺丰工作的时候有过初步的接触,当时对这个概念不以为然,因为在做金融相关业务的时候我们就有前台、平台、后台之分,当时顺丰所做的业务中台和技术中台在我看来,仅仅只是统一一个内部的标准提供服务。
那中台是什么呢?这让我感到疑惑。
对于中台这个词,很多人认为是阿里巴巴创造的,在 2008 年,随着阿里巴巴战略的调整,天猫顺势而生。但因为其相较于于淘宝,有其自身的特点,所以当时天猫和淘宝就出现了重复建设的问题,也就是现在大家经常提到的烟囱式系统架构。这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,阿里基于此建立了共享事业部,负责将各个前台系统中的公共部分进行平台化改造,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摸索之后,借聚划算爆发的契机,才真正奠定了阿里共享事业部的重要地位,埋下了阿里大中台战略的种子。
近年来风靡的另一个概念叫:精益创业。其倡导团队有充分的自由,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开发什么样的产品,之后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推出bata版,让市场来评判,来验证产品的好坏。一旦产品不成功,则迅速放弃,之后立即做出调整继续迅速寻找新的方向。想让这个机制得以正常运转,必须有一个前提,就是产品的构建时间要足够短,试错的成本要足够低,这样才能保证团队在大量的试错中,通过不断从失败中学习,持续迭代调整,尽快找到正确的方向,让创新成功的进度条快速前进。而支撑这个机制得以实现的理念,和中台的建设思想不谋而合,所以顺着这个趋势就有了大中台、小前台的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