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减缓供应链波动
在供应链上,需求的微小变化,会从零售商到制造商、供应商逐级放大,专家也会把这种现象叫做牛鞭效应。举个例子,假定全球消费者对计算机的需求预测轻微增长2%,传递到制造商可能就成了5%,传递到一级供应商可能是10%,而到了次级供应商可能变为20%。越处于供应链的后端,需求变化的幅度就越大。
需求变化是不确定因素,供应链的自然反应是要么增加库存,要么增加产能。需求变动越大,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产能和库存变动就越大。在牛鞭效应的作用下,供应链上各个环节对需求变化都存在过激反应,当市场需求增加时,整个供应链的产能增幅超过市场需求增幅,超出部分以库存或产能的形式积压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。一旦需求增长放缓或负增长,库存积压、产能过剩就会导致大量资金被库存和固定资产占用,整个供应链资金周转不良。
所有的短缺,最后可能都以过剩收尾,而所有过剩,也都是从短缺开始的,这就是牛鞭效应造成的影响。牛鞭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:
- 多重需求预测:当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预测需求时,都会包括一定的安全库存以应对市场变化,逐级供应商以此类推,供应链割接点库存就将逐级放大。
- 批量生产采购:很多供应链会批量生产或购货,以积压库存为代价,换取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成本,刚性供应链容易产生库存的积压。
- 促销价格浮动:厂家推出各种促销措施,也会使买房大批量买进而导致部分库存积压,影响整个供应链运作。如果促销时,给制造商下了大批量订单,供应商误认为是销量好增加了产能和库存,那等促销停止时,制造商的库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掉。
- 非理性预期订单:比如我们有100个商品的需求,给供应商下了100个订单,供应商打了6折,只给了我60个,下次我的需求还是100个,那就给供应商下200个订单,希望6折下来的供货可以满足我的需求。此时供应商按照订单的数量来计划产能和库存,而我们实际的需求其实只是100个而已,最终导致供应商产生多余库存。
应对牛鞭效应,降低供应链的波动可以参考如下几类做法:
- 跨入多个行业,期待不同行业的周期相互抵消:一个行业低迷时,另一个行业可能上扬,其波峰和波谷相互抵消,公司整体营收就比较稳定。
- 推行外部,把变化剧烈的职能包给供应商:对于变动成本较多的职能采用外包策略有助于转移产能风险,外包属于轻资产,对投资回报率也有好处。
- 信息共享,拿信息换库存:牛鞭效益的主要成因是信息不对称,从信息共享着手,协同计划、预测和补货(CPFR)可以提高响应速度,降低供应链的库存和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