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专注供应链库存
# 库存的分类
库存跟成本、交付问题如形随形,是供应链管理没有办法回避的话题,造成库存积压,成本也会随之上升,交付下降。供应链上的各种问题,最终都会在库存上体现出来。比如信息沟通不充分,需求预测没有做好,自然会反映在库存上,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,会导致库存上升,执行能力差,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加,也会导致库存上升,设计变更多,设计造成的过期库存就会变多。出现质量问题,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多备库存来应对,供应商的按时交付差,公司就要备更多安全库存来应对。生产周期长,周转库存自然就会高,运输慢在途库存就会高,这些都是库存问题。
库存是供应链上各种问题的焦点,运营的越好,库存就越低,周转率就越高,反之亦然。在供应链的诸多运营指标中,很难找到一个比库存周转率更好的指标,来反应整体的供应链运作水平。库存分为如下三类:
- 周转库存。包括待发送的成本、生产的半成品以及原材料。产生周转库存的根源是周转周期,比如生产周期是4周,那就意味着有4周的在制库存,运输需要1周,那就会出现1周的在途库存。
- 安全库存。包括应对不确定因素来预先准备的货物库存。其存在是为了自然应对各种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。
- 多余库存。包含订单取消、设计变更、预测失败等造成的呆滞库存,批量采购、批量生产、策略采购造成的额外库存。其产生原因多数来自组织的内部行为。
这三类库存的根源不同,应对的措施也有所不同,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周转库存和安全库存,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
# 周转库存的应对
周转库存就是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营而被的库存,此类库存的驱动因素是周转周期,只有缩短周转周期,才能降低周转库存。
有一个跨国设备制造商,长期面临交期太长、库存太高的挑战,交期长,很多客户订单一落地就得按急单处理,交期长过程库存就高,需求一有变动,库存影响就很大。这种情况下,只有缩短周转周期,降低周转库存才能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。应对周转库存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:
- 缩短供应商的采购提前期。产品交期的一半多来自供应商的采购提前期,公司可以有选择性的在供应商处建立过程库存,多道工序可以选择外协,在某一瓶颈步骤中间建立半成品仓库,如果设置合理,过程库存不但可以缩短交货周期,还能降低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水平。但是如果设计还未定型,一旦设置过程库存,设计变成造成呆滞风险就会增大,处于部门利益,采购就不愿意在供应商处建立过程库存,因为这会增加采购的责任,一旦形成呆滞库存,就需要采购去处理。也可以通过VMI(vendor managed inventory,供应商管理库存)让供应商建立现场库存,由供应商自主安排补货,根据预测维持一定的库存水平,这样管理如果需求相对变化不大,采购提前期为零,对供应商来说,除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,还可以获得一定的业务量承诺,最终通过VMI实现双赢。
- 缩短生产调试安装周期。也可以导入精益生产和JIT(just in time,准实时生产)对生产线进行改组,但是如果行业周期性较强、业务起伏大的企业就很难推行JIT。针对这种情况,也可以通过推动产品模块化设计来降低生产组装周期,比如以前供应商把零件配送来,公司自己组装成组件、模块、子系统,模块化以后,组件和模块可以由供应商做好,公司只进行最后的组装和测试,这样生产组装的周期就下来了。
- 缩短信息周转周期。供应链越复杂流程就越复杂,从客户传到下级供应商往往需要很长时间,随着业务的发展,很少有人愿意承担责任,所以就导致流产越来越臃肿、越来越长,层层审批增加了流程的周转周期。解决此类问题可以从跨职能层面审视信息流,进行公司层面的流程优化。
# 安全库存的应对
安全库存是为了应对不确定因素而设立的库存,例如家庭买菜,如果每天都不多不少的消费半斤白菜,每3天买一次的话,他一次买1.5斤就好了,但是如果因为疫情导致白菜断供,那他就不得不多买一些以备不时之需。当然,如果一次买的多,万一用不完,菜就会烂掉,这就是安全库存的风险。
为了应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,安全库存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,但是不确定性很多是来自于人为因素,比如供应链伙伴不愿意共享信息,造成信息不对称,销售绩效考核会向经销商或渠道压货等情况也经常会发生。信息不对称,不确定性就会转化为安全库存,库存意味着成本,供应商会以各种方式将成本转嫁给客户。
对于信息不对称,可以通过商务手段,比如合约、绩效指标、解决供应链伙伴不愿共享信息的问题。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,比如IT信息系统,解决供应链个环节连接问题,即在愿意共享信息的情况下,各方能更容易、更有效的共享信息,以降低不确定性,从而降低为应对不确定性而设立的安全库存。
除了信息不对称,绩效考核也是不确定性的重要根源,例如某上市公司,在库存周转指标的驱动下,每到季度末就开始暂缓采购,这样季度报表上的总库存会显示最低,一过季末,补货渠道又统统打开,于是供应商又要被催货,这种信息传递扭曲了供应链需求的真实情况,最终可能形成牛鞭效应。应对需求欺负带来的不确定性,可以通过监控渠道的库存量,控制渠道的实际销量和控制销售介入订单管理来克服。